玉簪yùzān
(1) 用玉做成(好工具.)的簪子。也叫“玉搔头”
英jade hairpin⒈ 亦作“玉篸”。
⒉ 首饰。玉制的簪子。又名玉搔头。
引《韩非子·内储说上》:“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
《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
明李爱山《南珍珠马·闺情》套曲:“响噹噹菱花镜碎玉簪折。”
⒊ 借指美人。
引清陈维崧《中兴乐·秋夜》词:“分明有箇玉簪,花底暗舀新凉。”
⒋ 比喻山峰。
引语出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宋范成大《赠赵廉州》诗:“少待佳晴看山去,玉篸高插翠云丛。”
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遥岑远目,戏愁供恨,玉簪螺髻。”
⒌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卵形或心脏形。花茎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秋季开花,色白如玉,未开时如簪头,有芳香。栽培供观赏。
引宋陆游《园中观草木有感》诗:“木笔枝已空,玉簪殊未花。”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玉簪》:“玉簪处处人家栽为花草……六七月抽茎,茎上有细叶,中出花朵十数枚,长二三寸,本小末大。未开时,正如白玉搔头簪形。”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六:“但现在,只有蜷伏在太湖石脚的玉簪,挺着洁白的翎管。”
首饰,玉制的发簪。
玉yù(1)本义:(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2)(形)比喻洁白或美丽:~颜|亭亭~立。(3)敬辞;指对方身体或行动:~音|~照。(4)(Yù)姓。
簪读音:zān簪zān(1)(名)(~子、~儿)别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玉石等制成:~子|扁~。(2)(动)插在头发上:~花。
金叶垂槐、红叶椿、红王子锦带、“法兰西”玉簪、“金冠”玉簪过去在天津很少露面,今年将逐步扩大其栽植面积。
银针三十只,血竭一只,半枫荷,苍术,雷公藤各三只,紫玉簪五株,土贝母四个。
上面的人物图像更是栩栩如生,玉簪罗髻、朱唇黛眉清晰可见,有的颦眉蹙额,似忧仿笑,有的罗裳轻拂,美目流盼。
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挽长发,洗尽铅华,从此以后,勤俭持家,可好?东奔西顾。
“巾生泰斗”石小梅则将与上海旦行名家张洵澎搭档,演出折子戏《玉簪记·琴挑》选段。
一头黑发被玉簪别住,眼睛觥觥有神,四方大脸,很是道骨仙风。
大朵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绿叶裙,身披金丝薄烟翠绿纱。低垂鬓发斜插镶嵌珍珠碧玉簪子,花容月貌出水芙蓉。
可娘今日穿了件月白平罗宫装,发上簪的是我前年赏的白玉簪,虽是宫女装扮,仍觉模样可人。
园林部门说,金叶垂槐、红叶椿、红王子锦带、“法兰西”玉簪、“金冠”玉簪过去在天津很少露面,今年将逐步扩大其栽植面积。
告别了如和服女子髻上碧玉簪环的濑户内海江户湾,回到烟波渺迷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在湖心岛步出“我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