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舍生;丧生。
引《墨子·兼爱中》:“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史记·楚世家》:“杀生以明君,臣之愿也。”
唐卢纶《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诗:“岂言沉族重,但觉杀生轻。”
《水浒传》第四回:“提辖恩念,杀身难报。”
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明末,真有被谣言弄得遭杀身之祸的。”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李泌的归隐是要避免杀身的灾难。”
舍弃生命、丧失生命。
杀shā(1)(动)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弄死:~鸡|~敌。(2)(动)战斗:~出重围。(3)(动)削弱;消除:~价|~暑气。(4)(动)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气~|笑~人。(5)(动)〈方〉药物等刺激皮肤或粘膜使感觉疼痛:肥皂水~眼睛。(6)(动)同“煞”(7)(动):~笔|~尾。
身读音:shēn身shēn(1)(名)身体:~上。(2)(名)指生命:奋不顾~。(3)(名)自己;本身:以~作则。(4)(名)人的品格和修养:修~。(5)(名)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船~。(6)(名)(~儿)(量)用于衣服:做两~儿制服。
被捕以后,面对敌人的屠刀,杀身成仁是我唯一的选择。
在金钱万能的社会里,钱有时还会招致杀身之祸。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而害仁,有杀身而成仁。
老将军为了悍卫国家而杀身成仁,令人敬佩!
三国时代的稽康就因恃才傲物,而招致杀身之祸。
因为有革命先烈的杀身成仁,才有今天的中华民国。
历史上有多少刚毅之士,为了进步事业而杀身成仁。
许多仁人志士在革命的道路上杀身成仁了。
今天为了国家杀身成仁,我有何遗憾?
君子最重名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