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草木的果实。
引《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山林藪泽,有能取蔬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道之,其有相侵夺者,罪之不赦。”
郑玄注:“草木之实为蔬食。”
孔颖达疏:“山林蔬食,榛栗之属;藪泽蔬食,蔆芡之属。”
《后汉书·和帝纪》:“壬午,令郡县劝民蓄蔬食以助五穀。”
⒉ 粗食。以草菜为食。
引《论语·乡党》:“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后汉书·窦章传》:“﹝章﹞居贫,蓬户蔬食,躬勤孝养,然讲读不輟。”
唐杜甫《赠李白》诗:“野人对腥羶,蔬食常不饱。”
《明史·轩輗传》:“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
素食。
蔬shū(名)蔬菜。
食读音:shí,sì[ shí ]1. 吃:食肉。食欲。
2.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明亡隐居,巡按以“博学鸿儒”荐,乃剪发衣缁,逃入深山,布衣蔬食以终老,日以著作自娱。
以俸禄在家乡建宗祠,在白鹭屿办南屏书院,所居旧屋朴陋湫隘,无所增缮,布衣蔬食终其身。
富贵催人生白发,布衣蔬食易长年。莎士比亚。
外人面前布衣蔬食,吊寒问疾,捐钱捐物,家里却大鱼大肉,锦罗绸缎,养了几房姨太太。
人间的箪食瓢饮,虽不如天庭的琼浆玉液,而你们饭蔬食饮甘之如饴。
居身清约,不营财利,布衣蔬食,独酌郊野,当其为适,傍若无人。
钱先生竟无以应对,而对方则高声吟哦:饭蔬食饮水,曲肽而枕之,乐亦在矣。
靠近台北迪化街的兜味咖啡是一间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咖啡馆,该店使用天然宠物有机品牌,做出毛小孩的轻食餐点,也会加入花椰菜、胡萝卜等蔬食。
他生活俭朴,布衣蔬食,倒也自在。
物,永远是物,有情人一拈手,蔬食饮水自是玉液琼浆,情尽缘灭,则凤冠霞帔无非是衣冠古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