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即驱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駈户”。即驱口。参见“驱口”。
引《元典章·户部三·籍册》:“壬子年另籍蒙古牌甲駈户,自抄数已后每年争告。”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三国志·吴志》:“则直以平民赏将家为僮僕,较之后世所谓驱户,其虐又有甚焉。”
网络解释:
驱户
驱户是宋元时代金军、蒙古军在战争中俘掳的汉族人户。大多为贵族占有,被迫从事农业劳动或其他劳役。除对主人贡纳外,又须向国家缴税当差。地位类似农奴。此种人口称“驱口” ,或“驱”。驱口另有户籍,称“驱户”,“驱丁” 与一般的编民有别,未经放良或赎买,不得改籍。元代由于王公贵族拥有驱口过多,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因此,从窝阔台汗时开始,就陆续释放驱口。 耶律楚材当政时,“诸王大臣及诸将校所得驱口,往往寄留诸郡,几居天下之半,公(耶律楚材) 因奏括户口,皆籍为编民” 。 (《中书会耶律公神道碑》)其实质是政府与贵族争夺赋役与科差的权益。
驱
读音:qū驱qū(1)(动)赶(牲口):~马前进。(2)(动)快跑:长~直入|并驾齐~。(3)(动)赶走:~逐|~除|~虫剂。
户
读音:hù户hù(1)(名)门(基本义):门~。(2)(名)人家:住~|庄~|~主|~籍|千家万~。(3)(名)门第:门当~对。(4)(名)户头;有财务关系的单位或个人:账~|用~|开~。(5)(名)(H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