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明确地分辨;辨别清楚。
引《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清姚鼐《赠孔撝约假归序》:“言忠信,行篤敬,本也;博闻明辨,末也。”
陶行知《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我们对于国外学制的经验,应该明辨择善,决不可舍己从人,轻于吸收。”
清楚的分辨。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明代。
11. 姓。
辨读音:biàn辨biàn(动)区别;分析:分~|~别|明~。
这并不是一件小事,若不明辨是非,不足以服务。
提高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那些造化小儿之徒没有市场。
凡事不要轻信,首先是明辨是非,其次是以微知著,要敢于坚持真理,抵住歪风。
凡事不要轻信,首先是明辨是非,其次是以微知著,要敢于坚持真理,抵触歪风。
我们要明辨是非,不要与坏人同流合污。
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
光读书不思考,结果就会变成书的奴隶;光思考不读书,结果你也是架空了知识,得不到真的认识。所以治学问之道,既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适从。
这个案子,尽管复杂一点,我们相信司法部门会明辨是非,公正处理的。
我母亲循循善诱,总让我做事前先明辨是非,而非在事后一味地指摘错误。
读书,使人博闻强记,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