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以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参见“分星”。
引《国语·周语下》:“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
韦昭注:“岁星在鶉火。鶉火, 周分野也,岁星所在,利以伐之也。”
《后汉书·方术传·李郃》:“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三国演义》第七回:“蒯良谓刘表曰:‘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四三回:“众人都笑道:‘懂天文不懂天文,和军事有何关?古人说什么这是某分野的星,那又是某分野的星,如何有风,如何有雨,都是些迷信之谈,何足凭信?’”
例如:以鹑首对应秦,鹑火对应周,寿星对应郑,析木对应燕,星纪对应吴越等。
⒉ 分界;界限。
引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七:“自帝尧以来至绍兴六年丙辰,凡三千四百九十二年,皆随六十甲子表以分野。”
闻一多《说舞·社会性的功能》:“上文说过,主观的真与客观的真,在原始人类意义中,没有明确的分野。”
朱光潜《谈读书》:“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
⒊ 常指(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分歧。
引徐特立《五四运动和知识分子改造》:“这三部分人的世界观和政治目的各不相同,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入,他们的政治分野也就日益明显起来。”
邹韬奋《萍踪忆语》二:“我们在船上共餐了五六天,谈话的机会自然很多,在认识上和信仰上的分野,无意中流露的,已显然有截然的界限。”
马南邨《燕山夜话·为什么会吵嘴》:“要知道,任何重大原则的分野,常常是隐伏在不被注意的细微末节之间,有识者不可不察。”
古代占星家为了藉星象来观察地面州国的吉凶,所以将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其互相对应,即云某星宿为某州国的分野或某地是某星宿的分野。
如:「黄河的这一段,是陕西、河南两省的分野。」
1. 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
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
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 )。
4. 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
5. 辨别:区分。分析。
6.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
7.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
野读音:yě野(1)(名)野外:~地|~外。(2)(名)界限:视~。(3)(名)指不当政的地位:在~|下~。(4)(形)不是人所饲养或培植的(动物或植物):~花|~草|~兽。(5)(形)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蛮|粗~|撒~。(6)(形)不受约束:~性|玩~了。
到辽圣宗开泰元年,取人以星宿分野的办法,以燕为析木之津,故辽的南京燕京又称“析津府”。
从而最终形成了雅俗分野又各得其所的基本文学格局。
第一部分是“从语义与学术意义上的分野看经济调制法”。
程颐诗中表现出的披坚执锐的气势与程颢诗歌从容和平的风格迥然不同,而这种诗风的分野根源于二人在精神气质和学术性格上的差异。
都市社会带来的生存领域的分野和个体意识囚禁与舒散的张力,是女性意识的温床。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李郢
山西作为北京的屏藩,下一步就是他的个人命运的分野。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时尚是既定模式的模仿,它满足了社会调试的需要,他把个人引向每个人都在进行的道路,他提供一种把个人行为变成样板的普遍性规则。但同时它又满足了对差异性、变化、个性话的要求。它是“阶级分野”和“统合的欲望”的产物。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