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鴈齿”。
⒉ 比喻排列整齐之物。
引北周庾信《温汤碑》:“秦皇餘石,仍为雁齿之阶。”
倪璠注:“雁齿,阶级也。 《白帖》:‘桥有雁齿。’”
唐白居易《答客问杭州》诗:“大屋詹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⒊ 常比喻桥的台阶。
引唐白居易《答王尚书问履道池旧桥》诗:“虹梁雁齿随年换,素板朱栏逐日修。”
宋张先《破阵乐·钱塘》词:“雁齿桥红,裙腰草緑,云际寺、林下路。”
清金农《十五夜对月有怀淮上旧游》诗:“西风一桁秋河路,凉笛三更鴈齿阶。”
⒋ 草名。
引《尔雅·释草》“绵马,羊齿” 晋郭璞注:“草细叶,叶罗生而毛,有似羊齿,今江东人呼为雁齿。”
《梁书·沉约传》:“雁齿麋古,牛唇彘首。”
形容东西的排列有序如雁行。
雁(名)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常见的有鸿雁。
齿读音:chǐ齿chǐ(1)(名)人和高等动物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通称牙或牙齿。(2)(名)(~儿)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儿|梳~儿。(3)(形)带齿儿的:~轮。(4)(名)〈书〉年龄:~德俱尊。(5)(动)〈书〉说到;提起:~及(说到;提及)|不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