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马鐙2”。挂的马鞍两边的脚踏。
引《南史·张敬儿传》:“攘兵(刘攘兵 )无所言,寄敬儿马鐙一隻, 敬儿乃为备。”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诸铁器》:“田野燐火,人血所化,或出或没,来逼夺人精气,但以马鐙相戞作声即灭。”
沉凯《古玛河春晓》第三章:“杨忠民正在帮一个战士调整马镫皮带。”
挂在马鞍两旁,供骑马的人上马及骑马时踏脚的器具。
如:「他踏著马镫,一跃上马。」
马mǎ(1)基本义:(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2)(形)大:~蜂|~勺。(3)(Mǎ)姓。
镫读音:dēng,dèng[ dèng ]挂在马鞍两旁,让骑马者踏脚的用具。 【组词】:马镫 ◎
领头的是十名手持长戈的骑兵,他们身穿紧身皮甲,头戴铁盔,腰佩环首刀,由于没有马镫,骑兵的两腿紧紧的夹着马身,显得十分精干敏捷。
抓住马的鬼子,牵着马到处找鞍子鞍垫子和马镫。
马镫是马具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一个哈嚏,达里湖水波涛骤起,枣红马跃出了湖面,站到尼木德面前,同时,两只银马镫也从多伦湖里跃出。
她脚踩马镫站起身来,想看看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居住的彝族,有一种全木质的马镫,它是由一块木料挖制的,上部呈帽盖状,下为。
他站起来踏上马镫在马背上他几乎触不到她的手。
他骑一匹强壮的花斑马,鬃毛和尾巴飘扬摇晃,马镫和马笼头都是镶银的。
艾伦我要把我的脚放在马镫上吗?
人们认为,马镫是中国人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