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旧时指头发上拢,绾在头顶上或两旁的一种发式。形如握拳,表示未婚女子的身份。
引《老残游记》第二回:“停了数分鐘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
《陕北民歌选·迎春揽工》:“三月里哟三月三, 李大女娃草窑钻;身铺麦秸头枕砖,抓髻压倒偏又偏。”
将头发梳拢盘结于头顶所成的髻,为女孩或女仆所梳的发式。《老残游记.第二回》:「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也作「髽髻」。
抓zhuā(1)(动)基本义: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2)(动)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破|~痒痒。(3)(动)捉拿;捕捉:~获|~土匪。(4)(动)加强领导;特别着重(某方面):~生产|~重点。(5)(动)抢着做:三~两~就把工作~完了。(6)(动)吸引(人注意):情节~住了观众。
髻读音:jì髻jì(名)梳在头顶上的发结:高~。
双抓髻,云分瑞彩;水合袍,紧束丝绦。
陡然一变,那菩提树化作一道人,挽双抓髻,面黄身瘦,髻上戴两枝花,手中拿一株菩提宝树。
其中一人,挽双抓髻,面黄身瘦,髻上戴两枝花。
然后就被边上的大人一把揪住抓髻扯了回去,接着嗷嗷哭起来。
霎时而至,只见众道人或带一字巾,九扬巾,或鱼尾金冠,碧玉冠,或挽双抓髻,或头陀样打扮,飞来许多修士。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虽是粗布衣裳,倒也十分洁净。
而那道黄色身形则是一个身高不满五尺,身着羽衣黄衫,脖子上还套着一个金黄色的项圈,头上梳着两个抓髻的小童子。
龙爪槐斜伸的树干上,垂腿坐着一个小女孩,梳双抓髻,雪白衣裳,两只大眼睛黑白分明,长长的眼睫毛翘翘的,闪一下又闪一下。
这双抓髻,微胖道者,赫然是昔日封神时,帮扶阐教敌对截教的西昆仑散人陆压。
玉女面如傅粉,唇似点丹,细眉弯弯,凤目姣姣;头上竖两个喇叭花状抓髻,脑后垂两个短马尾小辫;脖子上挂一个大富大贵长命银锁,胸前系一个凤鸣朝阳大红肚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