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砚台yàntai
(1) 同“砚
英inkstone(2) ”
⒈ 磨墨的文具。
引唐皮日休张贲等《药名联句》:“鸓鼠啼书户,蜗牛上砚臺。”
砚,一本作“研”。 元姚燧《阳春曲》:“墨磨北海乌龙角,笔蘸南山紫兔毫,花笺铺展砚臺高。”
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因是于行囊之外,转得吾父所遗图书、砚臺、笔筒数件。”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你老人家是想当陪房丫头一块嫁过去,好成天给人家端砚台拿纸啊,还是给人家铺床迭被到了晚上当姨老爷啊?”
磨墨的用具。
砚yàn(1)(名)砚台:笔~|端~。(2)(名)旧时指有同学关系的(因同学常共笔砚;同学也称“同砚”):~兄|~友。
台读音:tái,tāi[ tá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2.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3.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4. 量词:一台戏。
5.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6. 姓。
7. 桌子、案子:写字台。
8.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 tāi ]1.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清宁暴怒,抄起炕几上的砚台狠狠的甩向了徐嬷嬷。
南宋歙石海棠形算筹刷丝砚是方肖鸣最喜欢的砚台之一,歙石石材珍贵,砚面呈海棠形,立面弧线下收,底部内挖成海棠形足。
这一天上午,我刚磨好一砚台的浓墨,放下墨棒,想休息一下。
米芾有在收藏砚台,其中有一个紫金砚曾被苏东坡借,但是东坡因为也太喜欢了,所以就不还了,还跟儿子说要用这个砚来陪葬。
一旁有方砚台,造型古朴,上面雕刻着孩童、长者、老树、陋屋。
这块石头是“砚”,叫做砚石或砚台。
原来,薛素素用过一方砚台,那方小才盈握的袖珍砚台,莹润光洁,宛如翠玉,砚面随物赋形,被雕为长圆果子形,配两片叶子。
碧绿色的笔架,悬挂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毛笔,硬毫、软毫、兼毫,各种类型,灰褐色的砚台上,早已磨好了细腻的香墨,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
琢磨,是痛的,我是一块棱棱角角的方砚台,一块好砚,在于它石质的坚美和它润磨出来的墨香,而不是被磨成一个圆球,任人把玩。
石室两边又看了看,发现了一个石柜,上面放着一个砚台和笔墨,不过都已损坏,一旁放着一张兽皮,里面包着一本书,蒋毅打开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