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辞bǔcí
(1) 中国商代在甲骨上铭刻的占卜之辞。凡祭祀、征伐、田猎、出入、年成、风雨、疾病等常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间有少数记事文字。亦称“甲骨文”
英oracle inscription shown on tortoiseshells or animal bones of Shan Dynasty⒈ 殷人占卜,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期、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上,间或亦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
引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由于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故称之为甲骨文。又由于主要是占卜的纪录,故有时也称之为‘卜辞’。”
陈原《社会语言学》11.5:“所根据的材料主要系卜辞,即刻在龟壳或兽骨上的文字。”
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记录占卜事项的文字。参见「甲骨文」条。
[ bǔ ]
古人灼烧龟甲或牛骨,辨视其裂纹以推断事情吉凶的习俗。【组词】:占卜、龟卜
泛指一般预测吉凶的方法。【组词】:卜卦
预料、预测。【组词】:生死未卜
选择。【组词】:卜居、卜邻
姓。
[ bo ]
萝卜。
辞读音:cí辞cí(1)(名)优美的语言:~令。(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3)(动)告别:~行。(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殷墟卜辞曾多次记载殷人祭祀滳水、洹水。
对刻字甲骨和牛骨的研究表明,它们曾被商朝皇帝用以卜辞。
卜辞之“步”应与商代军制单位有关。
从原始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到兽骨龟甲上的卜辞书契,书法艺术美的历程由此起步。
若卜辞辞意难以推知,可以暂从语法学等角度对卜辞中的某些疑难字作词性上的定位。
累累硕果,从《甲骨文字研究》到《卜辞通纂》、《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就是在那里完成的,有的是在那里初版印行的。
玩索。
本文以黄河流域礼器的纹饰、传世神话、卜辞和铭文互补参证,发现华夏巫现信仰中有颇为关键的双嘴龙崇拜。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李蕴熟读了许多诸如《殷墟卜辞综述》、《两周金文辞大系》等专著,这使得他对甲骨文的认识更加深入。
依据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甲骨卜辞,王亥时商族已经实行一夫一妻制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