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草书。
引《法书要录》卷一引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河东卫覬,字伯儒,魏尚书僕射,善草及古文,略尽其玅,草体微瘦而笔跡精熟。”
⒉ 指拼音文字的手写体。
一种书法字体。参见「草书」条。
草cǎo(1)(名)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青~。(2)(名)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干~。(3)(名)〈口〉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驴|~鸡。(4)(形)草率;不细致:潦~|字写得很~。(5)(名)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ɑ)汉字形体的一种:~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6)(名)草稿:起~|~案。(7)(动)〈书〉起草:~拟。
体读音:tǐ,tī[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我用草体书写,所以我担心的是那里面的两个小写不对称,而且我以前学习写上面都有个圆点。
林筱忆接过全部本子,随意抽出一本,一打开大致一看觉得还不错,可没看多久就发现了问题,每次的笔记,开头都很工整,到后面就差强人意了,楷体变草体。
苏灿用钳子将其展开,纸面上写着浑厚磅礴的草体‘太上’二字。
几个草体字映入眼帘,看着这个名字,付振云似乎看见了无尽的黑暗,从书中铺天盖地弥漫开来。
一支削尖的箭竹蘸上墨,在宣纸上时疾时徐地游走,一分钟内,一幅优美的草体“发现西藏”字画便在西藏大学教授、书法家小侠达瓦次仁的笔尖展现。
北信浓七家、越后二十五将的旗帜尽集环绕在一个白绫科头的黑瘦男人身边,一面高大的草体“龙”。
为了避免与关联矩阵和广义圈矩阵混淆,我们利用了草体字母。
黄杨转身,黑板上几个大大的草体字随即出现。
含有响耳草体液的露珠不仅能彻底消炎还能瞬间突破血耳屏障直达耳蜗患处,实现内外双修最佳治疗效果。
罗焕章等那人走了之后,才顺着小院落的圆形门洞走了进去,迎面一间厅堂,上面挂着牌匾,仔细一看却是草体写就的四个字,天下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