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旧俗寒食节禁火,其时所下的雨叫“泼火雨”,也叫“清明雨”。
引唐唐彦谦《上巳》诗:“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宋梅尧臣《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之一:“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
《说郛》卷四八引宋侯延庆《退斋雅闻录》:“河朔人谓清明雨为泼火雨,立夏为隔辙雨。”
亦省作“泼火”。 宋毛幵《满江红》词:“泼火初收,鞦韆外,轻烟漠漠。”
泼pō(1)(动)用力把液体向外倒或洒;使散开:扫地时先~一点水。(形)蛮横不讲理。(2)(动)用力把液体向外倒或洒;使散开:扫地时先~一点水。(形)〈方〉有魄力:扫地时先~一点水。(形)〈方〉有魄力
火读音:huǒ火huǒ(1)基本义:(~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3)火气:上~|败~。(4)形容红色:~红|~鸡。(5)比喻紧急:~速|~急。(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7)同‘伙’。(8)(Huǒ)姓。
雨读音:yǔ,yù[ yǔ ]1. 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雨水。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