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少。指人到七十岁。
唐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季羡林《八十述怀》:“一下子就到了古稀之年,不容我反思。”
年逾古稀
古稀之年作宾语;指男性70岁。
查看更多
古gǔ(1)(名)古代(跟‘今’相对):太~|厚今薄~。(2)(形)经历多年的:~画|这座庙~得很。(3)(名)古体诗:五~|七~。(4)(Gǔ)姓。
稀读音:xī稀xī(1)(形)本义:稀疏。(2)(形)事物出现得少。(3)(形)含水多;薄:~释|~少。(4)(形)用在“烂、松”等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烂。
之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年读音:nián年nián(1)(名)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行历法规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2)(名)每年的:~会|~鉴。(3)(名)岁数。(4)(名)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5)(名)时期;时代。(6)(名)一年中庄稼的收成。(7)(名)年节。(8)(名)有关年节的(用品)。(9)(名)(Nián)姓。
老伯到了古稀之年,身体还这么健壮,真是难得。
爷爷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容光焕发,精神仍然很好。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李伯伯到了古稀之年,身体还这么硬朗,真是难得呀!
爷爷到了古稀之年,身体还 十分健康。
王爷爷已年逾古稀,但仍然每天早上坚持体育锻炼。
张教授虽已年近古稀,但仍潜心钻研,著书立说。
是陈医生妙手回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这个古稀之人又枯木逢春了。
他虽已年近古稀,但壮心不已,尚有余勇可贾。
年逾古稀的黄大爷生气地说:“我已是日薄西山的人了,怎敢和你们年轻人比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