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好工具]上梁山bīshàng-liángshān
(1) 《水浒传》中有不少好汉都是被贪官污吏逼上梁山的,后来就把人们被逼得走投无路而进行反抗称为逼上梁山。现在常用来比喻一个人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做某事
英be driven to revolt⒈ 《水浒传》里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有林冲等被逼上梁山的情节。后用以指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
引《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接苏州府来信》:“周立春于十二日至嘉定,现已逼上梁山,势难招抚。”
峻青《海啸》第四章:“这支海匪队伍……毕竟大部分是穷苦的劳动人民,而且大部分都是遭受压迫铤而走险逼上梁山的人。”
《人民文学》1979年第8期:“处于无穷无尽的饥寒交迫的岁月,被逼上梁山,奋然革命。”
⒉ 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引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梁山 ’。”
杜鹏程《年青的朋友·第一天》:“你说得对:逼上梁山就有办法!”
浩然《苍生》第二五段:“田留根没有来这儿‘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他是被他所敬畏的老队长‘逼上梁山 ’的。”
《水浒传》中众多好汉因受到官府逼迫,上梁山造反。后比喻被迫走上绝路,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应做的事。
如:「做人不要太绝,以免把他逼上梁山,做出触犯法纪的事!」
梁山:又称梁山泊;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水浒传》里有宋江、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节。后用来比喻被迫做某种事。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梁山’。”
可以说差不多的人都是逼上梁山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
迫不得已、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自觉自愿、自告奋勇
逼上梁山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被迫反抗或采取不得已的行动。
查看更多
逼bī(1)(动)逼迫;给人以威胁:形势~人。(2)(动)强迫索取:~债。(3)(动)逼近:~视(很相似)|大军已~城郊。(4)(形)〈书〉狭窄:~仄(地方窄)。
上读音:shàng,shǎng[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梁读音:liáng梁liáng(1)(名)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条。(2)(名)通常也指檩:正~|二~|无~殿。(3)(名)桥:桥~|津~。(4)(名)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鼻~|山~。梁liáng(1)(名)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2)(名)南朝之一;公元502…557;萧衍所建。参看〔南北朝〕。(3)(名)后梁。(4)(名)(Liánɡ)姓。
山读音:shān山shān(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3)(名)蚕蔟:蚕上~了。(4)(名)指山墙:房~。(5)(名)姓。
我当了坏蛋,是逼不得已的出路,是逼上梁山的绝路。
我是学理工科的,因工作需要,单位领导非要让我当秘书不可,真是逼上梁山,只有学着干吧。
那时我学修理自行车是逼上梁山,自己不动手没别的办法。
他之所以会做出这件不应做的事,完全是被逼上梁山,出於无奈。
别以为我愿意这麼做,我也是被逼上梁山,实在不得已。
可以说差不多的人都是逼上梁山的。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大部分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吗?
做人不要太绝,以免把他逼上梁山,做出触犯法纪的事!
林冲最后逼上梁山做了义军头目。
别以为我愿意这么做,我也是被逼上梁山,实在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