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貌是情非


貌是情非的词语
貌是情非的意思

词语解释:

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

引证解释:

⒈ 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

引南朝梁简文帝《下僧正教》:“或十尊五圣共处一厨,或大士、如来俱藏一柜,信可谓心与事背,貌是情非。”
亦作“貌是心非”。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曩以汝为古君子,故任汝放诞,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復畏汝矣。”

国语词典:

表里不一,心里所想的与所做的完全不同。

成语解释

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

《与僧正教》:“信可谓心与事背,貌是情非。”

表里不一、貌是心非

表里如一

貌是情非作谓语、定语;指表里不一。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貌是情非

貌是情非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mào shì qíng fēi,解释是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
貌是情非释义
读音:mào

1.相貌:面~。容~。以~取人。

2.外表的形象;样子:全~。~合神离。

3.姓。

读音:shì[ shì ]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是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9. 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

11. 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13. 姓。

读音:qíng

情qíng(1)(名)感情:热~|无~|温~。(2)(名)情面:人~|讲~|托~|求~。(3)(名)爱情:~书|~话|谈~。(4)(名)情欲;性欲:春~|发~期。(5)(名)情形;情况:病~|军~|实~|灾~。

读音:fēi

非fēi(1)(名)错误;不对:明辨是~。(2)(副)不合于:~法。(3)(动)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4)(副)不是:~卖品。(5)(副)表示否定;跟“不”呼应;表示双重否定;意思是一定要这样:~下苦功不可。(6)(副)必须;偏偏;不行:~他莫可。

貌是情非近义词
表里不一,貌是心非,

上一词语:名不副实
下一词语:质非文是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