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无拾遗lù wú shí yí
(1) 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拾去据为己有,形容大治之世
例路无拾遗,国无狱讼。——汉·贾谊《先醒》英lost articles are always returned; no one picks up lost articles on the street-a peaceful and prosperous time⒈ 见“路不拾遗”。
形容社会风气良好。参见「道不拾遗」条。《孔子家语.卷一.相鲁》:「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明.徐元《八义记.鉏麑触槐》:「今夕拜告神祇,愿满朝文武,各依官职,谗言不入,运民路无拾遗。」也作「道不拾遗」、「路不拾遗」。
见“路不拾遗”。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路不拾遗
路无拾遗作宾语、定语;形容社会风气好。
查看更多
路lù(1)(名)道路:陆~|水~|大~|同~。(2)(名)路程:~很远|八千里~。(3)(名)(~儿)途径;门路:生~|活~儿。(4)(名)条理:理~|思~|笔~。(5)(名)地区;方面:南~货|外~人。(6)(名)路线:三~进军|七~公共汽车。(7)(名)种类;等次:这一~人|哪一~病。(8)(名)(Lù)姓。
无读音:wú,mó[ wú ]
1.没有(跟“有”相对):从~到有。~产阶级。有则改之,~则加勉。
2.不:~论。~须。
3.不论:事~大小,都有人负责。
4.同“毋”。
5.姓。
[ mó ]
见【南无】。
拾读音:shí,shè[ shí ]1. 捡,从地上拿起:拾草。拾粪。拾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拾取。俯拾皆是。拾人牙慧。
2. 收,敛,整理:收拾。拾掇。
3. “十”的大写。
4.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遗读音:yí,wèi[ yí ]1.遗失。
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
3.遗漏:~忘。补~。
4.留下:~迹。~憾。不~余力。
5.专指死人留下的:~容。~嘱。~著。
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矢。~尿。~精。
国人能过上夜不闭户,路无拾遗的生活吗??
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
当然,如果法制建设到位,综合治理落实,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社会环境安定,夜不闭户,路无拾遗,什么防身武器都没了市场。
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那就是城市治安环境能达到可以夜不闭户、路无拾遗的要求。
一到了晚上,你邀上我,我邀上你,到各自的文化活动小组开展活动,呈现出夜不闭户,路无拾遗,歌舞升平的和谐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