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后以“面无人色”谓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度恐惧。
引《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上:“丁谓夜乘妇人车与曹利用谋之,诛怀政,黜準,召亿至中书。 亿惧,便液俱下,面无人色。”
《老残游记》第四回:“不过一钟茶的时候,那马兵押着车子已到。 吴举人抢到面前,见他三人面无人色。”
夏衍《心防》第三幕:“咪咪奔望楼下去,正到门口, 铭芳面无人色地上来。”
⒉ 形容因饥饿、病痛而十分虚弱的样子。
引宋朱熹《奏救荒事宜状》:“百万生齿,飢困支离,朝不谋夕,其尤甚者,衣不盖形,面无人色。”
明归有光《夏怀竹<字说>序》:“室人归寧时,疾殆东还,入帷轿中,仓卒不可测。 章甫亲为扶轿徐徐行,面无人色。”
《歧路灯》第十七回:“王氏、赵大儿接住,搀到了楼下内房,放在床上,举灯看时,面无人色,眼往上翻,顺口流涎。”
面容没有血色。形容非常惊惧而脸色发白。
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不过一钟茶的时候,那马兵押着车子已到。吴举人抢到面前,见他三人面无人色。(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
面如土色、面青唇白、面如死灰
红光满面
面无人色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查看更多
面miàn(1)(名)头的前部;脸:~孔。(2)(动)向着:背山~水。(3)(名)(~儿)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4)(动)当面:~谈|~洽。(5)(名)(~儿)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9)(量)ɑ)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面miàn(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2)(名)(~儿)粉末:药~儿。(3)(名)面条:挂~|切~。(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无读音:wú,mó[ wú ]
1.没有(跟“有”相对):从~到有。~产阶级。有则改之,~则加勉。
2.不:~论。~须。
3.不论:事~大小,都有人负责。
4.同“毋”。
5.姓。
[ mó ]
见【南无】。
人读音:rén人rén(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
色读音:sè,shǎi[ sè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两个团友已经是面无人色,面面相嘘,嘴吧动了几下,胆惊心颤地看着他。
这时天色已晚,汉官兵都吓得面无人色,但李广却意气自如,更加致力于整饬军队。
那个狱卒又带来了一个面无人色的犯人。
突然响起的连弩破空之声,就像猛然间冲破堤坝决堤的洪水,其声之急,其势之猛,让围墙上的费长房心寒胆战,面无人色。
圣祖晚年,西边不太平,王事屡屡败北,好几次几乎片甲不回,皇亲大员们一听要打仗,心里先自怯战,推三阻四,没人愿意出兵,一听出征,唬的面无人色。
这里,尽管贝尔纳普和杰甫逊事前都叮嘱过他,可是克莱德已经觉得直僵僵的,全身发冷,面无人色。
他口口声声争着上前线,今天一听到枪声就已吓得面无人色,这种叶公好龙的表现,真是令人错愕!
我们现在就要检查完这笔帐目了'乔治胆颤心惊,刹时面无人色。
杜焕连滚带爬的逃到一边,早已经面无人色。
他们象石头人似的那么纹丝不动,也全都那么面无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