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sīchóuzhīlù
(1) 古代由中国经古波斯国到欧洲的通商道路,因中国以产丝绸著称,所以被称作“丝绸之路”
(好工具.)英the Silk Road⒈ 指古代由中国通向欧洲的道路。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养蚕、缫丝、织绸。到了汉代,制造丝绸的技术又有了提高。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我国制造的丝绸运输到中亚、波斯 (今伊朗 )、 地中海沿岸罗马等地,引起西方人民的惊奇和喜爱,人们便把我国称为“丝国”,把这条商路称为“丝绸之路”,或简称“丝路”。其主要路线:东起汉都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从敦煌向西分南北两道。南道沿昆仑山北麓经和田至疏勒 (今新疆喀什 );北道经罗布泊沿天山南麓经库车、阿克苏至疏勒。由疏勒越葱岭或南往印度,或西经波斯往地中海诸国。在整个古代和中世纪亦多通过此路交流其他商品,以及东西方各种经济和文化。“丝绸之路”的支线亦有取道今新疆天山北面的通道及伊犁河流域西行者;亦有取道海上者。
⒉ 或自我国南部直接西航,或经由滇缅通道再自今缅甸南部利用海道西运,或经由中亚转达印度半岛各港,再由海道西运。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古代欧、亚间陆路运输的主要路线。参见「丝道」条。
丝sī(1)(名)本义:蚕丝。(2)(名)像丝的物品。(3)(名)万分之一。
绸读音:chóu绸chóu(名)薄而软的丝织品。
之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路读音:lù路lù(1)(名)道路:陆~|水~|大~|同~。(2)(名)路程:~很远|八千里~。(3)(名)(~儿)途径;门路:生~|活~儿。(4)(名)条理:理~|思~|笔~。(5)(名)地区;方面:南~货|外~人。(6)(名)路线:三~进军|七~公共汽车。(7)(名)种类;等次:这一~人|哪一~病。(8)(名)(Lù)姓。
中国边界中,自然情况下可以相互来往的仅有三处:中越边境、经过丝绸之路的区域和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交界的地区。
白塞病是一种常见的,发病与古丝绸之路相吻合的全球性疾病。
自汉代起,以合浦、徐闻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钦州湾地区成为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重要出海通道。
穿梭在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之间的声声驼铃余音犹在,跨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聚会大幕再启。
驼队舟车演变为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网和电子信息网络,而象征人类和平友好、合作交流的丝绸之路精神依然在新丝绸之路上绵延传承。
东北亚丝绸之路的物证粲然可观。
从云南省保山城出发,经过西南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古驿站水寨,即到达澜沧江边那个人文奇观霁虹桥。
及北魏、唐、宋的石窟艺术、城堡建筑及驰名的“丝绸之路”,雄伟壮美的万里长城,都在叙说着白银悠远的历史。
演讲者鼓励学生们提出各种问题,并向他们分发了该乐团与斯坦福大学国际与跨文化教育项目联合编制的丝绸之路项目课程学习指南。
我的祝福越过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走过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来到你的身边,你千万要收到,否则它这些跋涉都变得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