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或事物的本质是不可知的。它不承认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将尚未认识之物,不断转化为已被认识之物。
一种唯心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之外的世界是无法认识的。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可读音:kě,kè[ kě ]1. 允许:许可。认可。宁可。
2. 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3. 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4. 适合:可身。可口。可体。
5. 尽,满:可劲儿干。
6. 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他可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
11. 姓。
知读音:zhī,zhì[ zhī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论读音:lùn,lún[ lùn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4. 看待:一概而论。
5. 衡量,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6. 按照:论件。论资排辈。
7. 姓。
现在,通过科技这个魔法,不可知论者不免有了同样的忧虑。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完全是因为二者在各自的意义上理解存在本身。
谭嗣同由于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强调感官的局限而陷入不可知论,严复则由于感觉主义和推崇经验、实证而走向不可知论。
犬儒学派者和不可知论者会说这是由一个死亡的大脑产生的现象。
瓦萨里惊恐地说他若非无神论者,就是不可知论者。
佛教产生自印度,这是惟一的不可知论的世界宗教。
相反,如果这四个信条不能被宗教人士接受,那么我希望那些开明人士和不可知论者能够承认,他们所描绘的只是宗教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愿景,却并不是宗教实际是什么样这个现状,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该加入对当今宗教现状的批评。
是自然主义、人文主义、不可知论、无神论等的基础。
全球家长教师协会中生二胎的菲利斯母亲们,她们在床上是否在以不可知论者和不信教者不曾体验的方式享受着愉悦?
经验论最后走向了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唯理论往往要求助于上帝才能保证知识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