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qìngzhú-nánshū
(1) 罄:尽。竹:古代写字的竹简。原指要写的事太多,写不过来。后用来形容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尽
例顺天府丞刘志选,疏参都督张国纪罪状,罄竹难书。——明·文秉《先拨志始》英too numerous to record⒈ 极言事实之多,难以尽载。常指罪恶。皆此语所本。
引《旧唐书·李密传》载:密作书移郡县,数隋炀帝十罪,且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明史·邹维琏传》:“忠贤大姦大恶,罄竹难书。”
刘师培《悲佃篇》:“满洲入关,虐民之政,罄竹难书。”
后偶亦形容好人好事。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三:“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
按,《吕氏春秋·明理》:“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
《汉书·公孙贺传》载, 贺捕京师大侠朱安世以赎子罪, 安世笑曰:“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
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也难以写尽。语或本于《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后汉书.卷六十六.公孙贺传》也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之说。至《旧唐书.卷五十三.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后遂用罄竹难书比喻罪状之多,难以写尽。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邹韬奋《抗战以来》
罪大恶极、数不胜数、擢发难数
微乎其微、丰功伟绩、寥寥可数、不胜枚举、不可胜数、举不胜举
罄竹难书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查看更多
罄qìng(形)〈书〉尽;空:~尽|~其所有。
竹读音:zhú[ zhú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难读音:nán,nàn,nìng[ nán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3. 不好:难听。难看。
书读音:shū书shū(1)本义:(动)写字;记录;书写:(动)写字;记录;书写(2)(名)字体:隶~。(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4)(名)书信:家~。(5)(名)文件:说明~。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罪恶,真是罄竹难书。
日本侵华战犯的罪恶,罄竹难书。
如果你觉得这值得一书,那真是罄竹难书了。
这伙暴徒奸淫劫掠,无恶不作,其罪行罄竹难书。
他长期在乡里间作威作福,罪行罄竹难书。
在一次投标中,各类人物粉墨登场,其中有些人的罪恶罄竹难书,但他们依旧冒险一试,简直是饮鸩止渴。
这个塑料小人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这个歹徒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日本人给我们带来的罪恶,真所谓是罄竹难书。
帝国主义者穷凶极恶,杀害中国人民的罪行罄竹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