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石室金鐀”。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
引《史记·太史公自序》:“紬史记石室金匱之书。”
司马贞索隐:“石室、金匱皆国家藏书之处。”
《汉书·司马迁传》作“石室金鐀” 清龚自珍《尊史三》:“太史公生左冯翊,而长京师,诵古文於京师,仕则紬石室金鐀於京师,其两世取师友……尽京师耆旧卿士。”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北江诗话》:“次则搜采异本,上则补石室金匱之遗亡,下可备通人博士之瀏览。”
古代国家秘藏重要文书的地方。《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也作「金匮石室」。
亦作“石室金鐀”。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
《史记·太史公自序》:“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司马贞索隐:“石室、金匮皆国家藏书之处。”
次则搜采异本,上则补石室金匮之遗亡,下可备通人博士之浏览。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北江诗话》
金匮石室
石室金匮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查看更多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室读音:shì室shì(1)(名)屋子:教~|卧~。(2)(名)机关、乡镇、工厂、学校等内部的工作单位:档案~。(3)(名)妻子:继~。(4)(名)二十八宿之一。
金读音:jīn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匮读音:kuì,guì[ guì ]1. 古同“柜”。
“金匮有多高?金匮有多宽?金匮有多长?金匮的历史有多久?”仇先生等众多读者对本次展出的石室金匮则情有独钟。
中国古代对档案的保管就有“石室金匮”之称。
并引《后汉书·祭祀志》的记载,皇家谱牒藏于石室金匮中,尚书和太常进行查验交接,题签印封谓之“表书署函”,这种活动就是“检”字的本意。
据了解,在中国古代对档案的保管就有“石室金匮”之称。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档案的保存,早有“石室金匮”的说法。
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一曰“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这是清代嘉庆年间专门用来存放皇帝实录、圣训等重要档册的‘石室金匮’,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档案柜,它是本次档案展中展出的镇馆之宝。
据了解,在国家图书馆完成第二期建设工程后,文津阁《四库全书》行将迁入新的石室金匮并永久封存,此次亮相世间亦将可能成为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