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洋wàiyáng
(1) 旧指外国;.海外
例出使外洋英foreign country⒈ 指外国。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后来等到大哥从外洋回来,你看我何等巴结他。”
郑观应《盛世危言·游历》:“由於主议之无人,欲求主议得人,非王公大臣游歷外洋不可。”
鲁迅《彷徨·离婚》:“要不然,公婆说‘走!’就得走。莫说府里,就是上海北京,就是外洋,都这样。”
⒉ 指外海。与内海相对。
引清韩奕《海防集要》:“江阴孟河一带江面窄狭,险沙颇多,船难行。若不远出外洋哨探邀击,一遇入江,纵使堵截,势难万全,未免登岸入内之虞。”
⒊ 指外国的银圆。
引《周礼政要·金布》:“近年广东、湖北、福建及南北洋,始铸银圆而成数,总不敌外洋之多。”
海外、外国。
外wài(1)(名)基本义:外边;外边的:外边;外边的(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3)(名)外国:~币|~钞。(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6)另外。(7)以外:郊~|局~。(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洋读音:yáng洋yáng(1)(形)盛大;丰富:~溢。(2)(名)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地方;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形)外国的;外国来的:~人|~货。(4)(形)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办法|土~结合。(5)(名)洋钱;银元:大~|小~|罚~一百元。
叔叔是个老水手了,一直都在跑外洋。
虽经在事各员殚精擘画,著有微效,而仍不敢自信能与外洋争衡。
我国协定法鉴戒外洋优秀的立法体味,就债权让渡虽作出了较为公道仔细的规矩,但仍生计随便,有待钻探。
惟物料仍需购之外洋,且剿袭西法,而不能尽得其秘,所以仍不能夺其利权。
在一个炎热的日子里,捕鲸船聚集在外洋中。
三年校阅之期,如有精于中西学问,能将外洋有关军事之图籍,自备资斧翻译明晰,查明确系有益军国之书,准收录刻印发行。
各省及外洋兄弟,文书以及物件,如有官厅追拿,务须及时通知他逃走,如有故作不知者,死在万刀之下。
可以容或运用不错结构的简单句抒发有关个人的信息,具备在外洋生活的基本语言能力。
真正值得可怜的人,是跟在国外洋假说后面哧哽着鼻子的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内奶粉业的寒冬并非来自于国外洋品牌的竞争,而是来自于国内奶粉业自身的沉疴宿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