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刻苦勤勉。
引《新唐书·陆贽传》:“今生乱失序之事不可追矣,其资治兴邦之业,在刻励而勤脩之。”
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刻励就学,并日夜,忘寝食。”
清周亮工《书影》卷一:“天下后进读公之集,始知刻励为文。”
⒉ 琢磨推敲。励,同“厉”、“礪”。
引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郭功甫》:“潘子真《诗话》云:‘…… 功甫既壮,颇恃其才力,下笔曾不经意。论者或惜其造语无刻励之功。’”
刻kè(1)(动)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花纹、文字等。(2)(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以十五分钟为一刻:五点一~开车。(3)(名)时间:顷~|立~|即~|此~。(4)(形)形容程度极深:深~|~苦。(5)(形)刻薄:尖~|苛~。(6)同“克”。
励读音:lì励lì(1)(动)劝勉:勉~|鼓~|奖~。(2)(L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