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司yǒusī
(1) 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例陛下可将彼家属送有司问罪。——《三国演义》例召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例授之于有司。——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英official⒈ 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引《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汉桓宽《盐铁论·疾贪》:“今一二则责之有司,有司岂能缚其手足而使之无为非哉?”
唐柳宗元《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太学生﹞有凌傲长上,而誶駡有司者。”
元《日损斋笔记·辨史》:“自元鼎以前之‘元’,皆有司所追命也。”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几十年来的元君荒淫,有司毒虐,天下兵起,中原之民,久无所主。”
官员。职有专司,故称为「有司」。
1.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有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司读音:sī司sī(1)本义:主管。(2)(动)主持、操作。(3)(名)一级机关内一部门。(4)姓。
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
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时有司不能广宣上意,徒钩摭微细,毛举数事,以塞诏而已。
臣惧有司未详其事,如复诛戮,益失民望,乞垂天恩,原赦莹罪,哀矜庶狱,清澄刑网,则天下幸甚!
有司奏壹大辟,或以为宜加焚裂,用彰元恶。
不到黄河不死心,酿了大祸才惊醒,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遭受痛苦的不仅是对方的家人,还有司机本人和他至亲至爱的人。
在柏苑路开花店的张先生称,在高速公路上塞车时,经常有司机为了自己的一时痛快,占用应急车道,这种行为也是非常不文明的行为。
凡祭祀,共五齐、三酒、牲牢、郁鬯及尊彝、笾豆、簠簋、鼎俎、铏登之实,前期饬有司办具牲镬,视涤濯,奉牲则告充告各,共其明水火焉。
舅氏一门俱就国封,四时陵庙无助祭先后者,朕甚伤之,其令许侯思愆田庐,有司勿复请,以慰朕渭阳之情。
敕有司移箕山、公路二府于仓内,仍令筑城以备不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