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教lǐjiào
(1) 礼仪教化
英the Confucian or feudal ethical code⒈ 礼仪教化。
引《孔子家语·贤君》:“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
三国魏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都人士女,服习礼教。”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江表虽远,密邇海隅,然染道化,率礼教,亦既千餘载矣。”
鲁迅《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这几年来,报章上常见有因经济的压迫,礼教的制裁而自杀的记事,但为了这些,便来开口或动笔的人是很少的。”
叶圣陶《倪焕之》二十:“被重新估定而贬损了价值的,要算往常号称‘国粹’的纲常礼教了。”
礼仪教化。
礼lǐ(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
教读音:jiào,jiāo[ jiào ]1. 指导,训诲: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2. 使,令:风能教船走。
3.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4. 姓。
只有彻底摆脱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束缚,妇女才能获得解放。
由于他不遗余力地宣传封建礼教,学生们十分反感。
现作者的观念。它分明告诉读者,一个好女性只有严守闺训,严守礼教,即使在动荡不安的封建社会里,也可以名节昭彰天下,受到推崇。作者妇女观中落后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向这不合天理的礼教作最大的控诉之际。
小说《祝福》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鲁迅先生的文章对封建礼教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
剧作通过将陈最良这个满口礼教天条,行为有乖人情的形象与热情追求人欲的杜丽娘形象进行对比,从而肯定和礼赞人欲。
本地人说那方外人思想开化,不懂礼教,方外人说那本地人,思想保守,难以开化。
在杜十娘的悲剧成因这一问题上,历来被认为是封建礼教的罪恶表现。
他达生任性,不太注重儒者节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