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根据官府规定,纳捐若干,报请取得某种官职,谓之“[.好工具]报捐”。
⒈ 封建时代根据官府规定,纳捐若干,报请取得某种官职,谓之“报捐”。
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有山西商居京师信成客寓,衣服僕马皆华丽,云且援例报捐。”
《廿载繁华梦》第五回:“那陈庆韶是由举人年前报捐员外郎的,这时正在工部里当差。”
清邹容《革命军》第二章:“‘某某入学,某某中举,某某报捐。’发财做官之一片喊声,犹是嚣嚣然于社会上。”
报bào(1)(动)告诉:~名|~账。(2)(动)回答:~友人书|~之以热烈的掌声。(3)(动)报答;用实际行动表示感谢:~恩。(4)(动)报复:~仇|~怨。(5)(动)报应:现世~。(6)(名)报纸:日~|机关~|登~|看~。(7)(名)指某些刊物:画~|学~。(8)(名)指用文字报道消息或发表意见的某些东西:喜~|海~|黑板~。(9)(名)指电报:发~机|送~员。
捐读音:juān捐juān(1)(动)舍弃;抛弃:~弃|~生(舍弃生命)|~躯。(2)(动)捐助:~献|~钱|募~。(3)(名)税收的一种名称:车~|上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