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奔托足;投宿。
⒈ 投奔托足;投宿。
引《后汉书·党锢传·张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明顾大典《青衫记·蛮素至江》:“避兵投止方鞅掌,相怜惜借居左廊,出青衫把真情説向。”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八松墓》:“当义士在生之日,开张旅舍,东西南北之人,投止者不知凡几。”
到别人家求宿。《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也作「投趾」。
投tóu(1)(动)放进去;送进去:~放。(2)(动)跳进去(专指自杀行为)。(3)(动)投射。(4)(动)寄给人(书信等):~递。(5)(动)找上去;参加进去:~入。(6)(动)迎合。(7)(副)临;在…之前。
止读音:zhǐ止zhǐ(1)(动)停止:~步|~境。(2)(动)拦阻;使停止:~痛|~吐|~泻|~血。(3)(动)(到、至……)截止:至今为~。(4)(副)仅;只:~此一家。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要留在这和他们拼一拼,朋友们一个个惨死,我还有什么脸面苟活于世……‘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望门投止几春秋,顺命知时不计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学生却有难解之忧,近危远愁望门投止,愿先生有以教我。
张俭亡命困迫,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