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附ēfù
(1) 逢迎依附
英fawn on and echo⒈ 依附。
引《汉书·王尊传》:“中书謁者令石显贵幸,专权为姦邪。丞相匡衡 、御史大夫张谭皆阿附畏事显,不敢言。”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齐人外矫仁义,内怀鄙吝……好驰虚誉,阿附成名。”
明李贽《赵汝愚传论》:“吾恐天下之人,耳尽聋,目尽瞎。亦必以我为阿附丞相者矣。”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张綵》:“大学士焦芳导瑾为恶, 刘宇首阿附瑾,綵皆劝退之。”
⒉ 偏袒附和。
引《新唐书·李德裕传》:“既德裕被放, 柔立内愍伤之,为上书直其冤,坐阿附,贬南阳尉。”
巴结奉承,比附迎合。
1.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2. 凹曲处:山阿。
附读音:fù附fù(1)(动)附带:~设|~则|~寄照片一张|你给我再~上一笔;让他收到这封信就回信。(2)(动)靠近:~近|~在他的耳朵旁边低声说话。(3)(动)依从;依附:~议|~庸。
方宪等宠贵,群臣阿附,唯恐不及,皆言宪受顾命之托,怀伊吕之忠;今严威既行,又皆言当死,不复顾其前后,考折厥衷。
迁为济南相,国有十馀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立朝五十年,风节挺劲,无所阿附,也算是善终。
尔等大臣受国厚恩,如何阿附权臣,蔑视幼主?从今往后洗涤思想,忠心报主,如再有这等的,典刑处之。
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他既不阿附于鳌拜,也不强烈的反对鳌拜,所以,很多人都说他是皇上和鳌拜之间的中间派。
近日中常侍黄皓用事,公卿多阿附之,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
尔等大臣受国厚恩,如何阿附权臣,蔑视幼主?从今往后应框正思想,忠心报主,如再有这等的,典刑处之。
窃见相等前治东平王狱,不以云为不当死,欲关公卿示重慎;置驿马传囚,势不得逾冬月,诚不见其外内顾望阿附为云验。
自此南氏以南史为姓,立志为周天著信史,绝不阿附天子一人一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