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枯gān kū
1. 草木衰亡,失去水分。
例地上落满了干枯的树叶。英shrivelled; wizened; dried;2. 皮肤干燥且皱缩。
3. 无水,枯竭。
例干枯的古井。⒈ 失去水分而枯槁。
引唐杜甫《大麦行》:“大麦乾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十一:“贫儿二亩地,乾枯十树桑。”
张天翼《脊背与奶子》:“他觉得一切的景物都可爱起来。那些干枯的瘦树仿佛很苗条。”
⒉ 干燥。
引《法苑珠林》卷十二:“脣口乾枯,喉舌燥涩。”
⒊ 干瘪;瘦瘠。
引唐窦臮《述书赋》下:“虽则筋骨乾枯,终是精神嶮峭。”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素足女》:“今妇人缠足……其体质乾枯,腥秽特甚。”
张天翼《儿女们》:“脖子有点痠疼--似乎撑不起这干枯的脑袋。”
⒋ 比喻枯燥乏味。
引宋孔平仲《孔氏谈苑·作诗圆熟》:“圆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乾枯,能不失二者之间,则可与古作者并驱矣。”
朱光潜《谈文学·文学与人生》:“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决不感觉到世界的干枯或人生的苦闷。”
⒌ 枯竭;罄尽。
引萧红《桥》:“她的歌词渐渐的干枯了。”
草木缺少水分或营养而枯黄的样子。
如:「冬天树上的叶子渐渐干枯了。」
1.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3. 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6. 涯岸,水边:“河之干兮”。
7. 个数:若干。
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豆腐干。
9. 枯竭,尽净:干尽。干杯。
10. 徒然,白白地:干着急。
11.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干亲。
12. 〔干将(jiàng)〕古剑名。
13. 姓。
枯读音:kū枯kū(1)(形)(植物等)失去水分:~萎|~槁|~草|~骨。(2)(形)(井、河流等)变得没有水:~井|海~石烂。(3)(形)没有生趣;枯燥:~坐。(4)(名)〈方〉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茶~|麻~。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干枯的树干,皱皱巴巴,没有生机。
一丛稀疏而干枯的头发,像小鸭的绒毛点缀在头顶上。
那干枯的葡萄架,那竹木摇椅依然摇动着,迎来朝霞,送走晚霞,而昨日的一切却早已是物是人非。
植物经过长期干旱之后干枯得如同火绒一般。
我们老家门口那条奔流不息的小河沟今年也干枯了。
时间像干枯的树干,有着脆裂的胳膊和腰脚,走到了生命末端。
不是蜂蝶蝇虫,恐怕我早已孤独凋零干枯消亡了。
她好瘦,整个身子好像一根干枯的树枝。
我的世界只有你,你是我的灵魂,没有你的世界里,只剩下干枯的身躯,像行尸走肉。
地里的禾苗已干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