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后因以“潘年”指三十二岁左右的年纪。
引晋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唐房孺复《酬窦大闲居见寄》诗:“烦君强著潘年比,骑省风流詎可齐。”
唐李山甫《蒲关西道中作》诗:“来来去去身依旧,未及潘年鬢已斑。”
潘pān(名)姓。
年读音:nián年nián(1)(名)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行历法规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2)(名)每年的:~会|~鉴。(3)(名)岁数。(4)(名)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5)(名)时期;时代。(6)(名)一年中庄稼的收成。(7)(名)年节。(8)(名)有关年节的(用品)。(9)(名)(Niá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