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协和治理。
引《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孔传:“和理阴阳。”
明唐顺之《观道士祈雨》诗之二:“巫舞商阳古有之,神灵风雨灌坛时。阴阳燮理输谁力?秪遣儿童颂法师。”
欧阳予倩《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场:“都是相爷燮理阴阳之功。”
⒉ 指宰相的政务。
引唐孟浩然《和张丞相春朝对雪诗》:“不覩丰年瑞,焉知燮理才。”
理lǐ(1)本义:治玉。(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3)(名)道理;事理。(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5)(名)管理;办理。(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8)(Lǐ)姓。
在乾坤山太极洞燮理阴阳的五行灵环,被包含大阴谋的天外陨石击破,四散各处。
双修双了,要在燮理阴阳,参天地而同造化也。
丹精雷府调神御气燮理阴阳司命天医真君。
运筹帷幄欺风后,燮理阴阳压老彭。
无日不在盘算如何重登三公之位,在皇上身边调合鼎鼐,燮理阴阳。
明公高枕论道,燮理阴阳,则天下和平,灾害不作;福庆与大宋升降,享年与松、乔齐久,名垂万代,岂不美欤!
曰有无相生,不过动而静,静而动,出玄入牝,燮理阴阳也。
开元初,擢为太府少卿,生性蔼然可亲高山景行,为官期间可谓枵腹从公,披心沥血,饮马投钱,燮理阴阳。
箕某乃斗屑之才,忝为学官,犹为不称,安敢奢望出将入相,承负燮理阴阳之重任乎?
他们的职责是“论道经邦,燮理阴阳”——显然,这是一种比较超脱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