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竹枝 ”。
同“竹枝 ”。
⒈ 同“竹枝”。
引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三:“唐人《柳枝词》专咏柳,《竹枝词》则泛言风土,如杨廉夫《西湖竹枝词》之类,前人亦有一二专咏竹者,殊无意致。”
⒉ 同“竹枝”。
引唐孟郊《教坊歌儿》诗:“能嘶《竹枝词》,供养绳床禪。”
本是流行于四川一带的曲调,唐时刘禹锡根据巴渝一带民歌加以剪裁,后传于世。形式多为七言绝句,用语通俗轻快,内容多为当地风俗或男女情爱。见《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今四川民间仍相当盛行。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枝读音:zhī[ zhī ]1.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枝。枝干(gàn )。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2. 量词,指杆形的:一枝铅笔。
3. 古同“支”,支持,分支。
词读音:cí词cí(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竹枝词原为巴人民歌,其源头可上溯到春秋时期的《下里巴人》。
竹枝词作为一种不同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在语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
竹枝词反映了大理历史上的许多战争,描写了大理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具有史料价值。
和他们的近体诗相比,竹枝词在韵脚的使用上比较严格,但在平仄和对仗上就比较自由,不受近体诗的束缚。
报刊上关于京剧演员,尤其是京剧名角的广告、评论和竹枝词等,提高了演员的社会影响力。
又因其地域的不同,竹枝词中所反映的语言现象和蕴含的文化背景也有很大的不同。
第五部分则是总结西湖竹枝词的特点及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