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西北民族的舞蹈。出自中亚的古石国,唐时传入。男子独舞,以跳跃腾踏动作为主。
引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舞工》:“健舞曲有棱大、阿连、柘枝、剑器、胡旋、胡腾。”
唐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诗:“石国胡儿人见少,蹲舞樽前急如鸟。”
胡hú(1)(名)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人。(2)(形)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东西);也泛指来自国外的(东西):~琴|~桃|~椒。(3)姓。(4)(副)表示随意乱来:~闹|~说。(5)(代)〈书〉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6)(名)胡子:~须。
腾读音:téng腾téng(1)(动)奔驰或跳跃:~空|~起。(2)(动)升到空中:升~|飞~。(3)(动)使空:~开|~地方。(4)(动)用在某些动词后表示反复:折~|翻~。(5)(动)(Ténɡ)姓。
舞读音:wǔ[ wǔ ]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2. 耍弄:舞弊。舞文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