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之患xīnfùzhīhuàn
(1) 指隐藏在内部的重大祸患
[.好工具]英serious hidden trouble or danger⒈ 同“心腹之疾”。
引《后汉书·陈蕃传》:“今寇贼在外,四支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三国志平话》卷中:“今有心腹之患, 备困於夏口,惟存残将,无计得脱。”
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夫天下事惟心腹之患为最可虑,而况乎宜昌为西北门户耶?”
致命的祸患或隐藏在内部的危害。《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今寇贼在外,四支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近吕布以兵败投之,备使居于小沛;若二人同心引兵来犯,乃心腹之患也。」也作「腹心之疾」。
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心腹:这里指内部;患:祸害。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蕃传》:“今寇贼在处,四支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大家都这么想,这个心腹之患一天不除,就一天不得安宁。
心腹大患
癣疥之疾、癣疥之疚
心腹之患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心xīn(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4)(名)二十八宿之一。
腹读音:fù腹fù(1)(名)基本义:肚子;躯干的一部分。人的腹在胸的下面。通称肚子(dù·zi)。(2)(名)鼎、瓶子等器物中间凸出的部分。
之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患读音:huàn患huàn(1)(名)祸害;灾难:~难|水~。(2)(动)忧虑:忧~|~得~失。(3)(动)害(病):~病|~者。
不查出内奸,就永远不能解除心腹之患。
破坏社会治安的少数坏分子,是人民群众的心腹之患。
官僚主义可说是我们的心腹之患。
水灾一直是黄河流域人们的心腹之患。
如果对这种小人你都不处置,终究会成为心腹之患的。
流氓分子是社会的心腹之患。
他发誓一定铲除心腹之患。
如果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建立不起来,粮食问题就永远是心腹之患。
处于亮处的敌人不足畏,隐于暗处的敌人才是心腹之患。
他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这三个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