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公飞三书於交阯,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引交阯得书惶惧请命。”
清张伯行《<杨大洪先生文集>序》:“迄今读公奏疏,痛切纠参,词严义正,直足夺奸恶之魄,而斩逆阉之魂。”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九》:“这真可谓‘词严义正’。所举的群小,也都确实的。”
措辞严厉,理由正当。《野叟曝言.第六回》:「世兄侃侃而谈,词严义正,孩儿汗下通体。」也作「义正词严」。
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这真可谓‘词严义正’。所举的群小,也都确定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九》
义正严词
词严义正作谓语、状语;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查看更多
词cí(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严读音:yán严yán(1)(形)严密;紧密:~紧|戒~|谨~。(2)(形)严厉;严格:庄~|威~|~办|~加管束|纪律很~|坦白从宽;抗拒从~。(3)(形)程度深;厉害:~冬|~寒|~刑。(4)(名)指父亲:家~。(5)姓。
义读音:yì义yì(1)(名)正义:道~|大~灭亲|~不容辞。(2)(名)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演|~士。(3)(名)情谊:情~。(4)(名)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弟|~父。(5)(名)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6)(名)姓。义yì(名)意义;意思:字~|本~。
正读音:zhèng,zhēng[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