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阐述前人成说,自己并不创新。
引《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朱熹集注:“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
《北史·袁翻传》:“皇代既乘乾统历,得一御宸,自宜稽古则天,宪章文武,追纵周孔,述而不作。”
清朱彝尊《刘永之传》:“其自称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夫岂以其圣而傲当世哉!”
纂述前人旧闻而不创作新说。
只是阐明前人的成说;自己并无创新之见。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这是春秋战国时常用的办法,都说述而不作,实在是自我作古。
人云亦云、照本宣科
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述而不作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查看更多
述shù(1)(动)本义:遵循。(2)(动)陈说;叙述:口~|重~。
而读音:ér而ér(1)(连)有“又”、“并且”、“可是”等意思:高~大。(2)(连)把表示方式或时间的成份连接到动词上:侃侃~谈。(3)(连)有“往”、“到”的意思:从下~上。
不读音:bù[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作读音:zuò,zuō[ zuò ]1.劳动;劳作:精耕细~。~息制度。
2.起:振~。枪声大~。
3.写作;作品:著~。佳~。
4.假装:~态。装模~样。
5.当作;作为:过期~废。
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斗争。自~自受。
7.同“做”。
这是春秋战国时常用的办法,都说述而不作,实在是自我作古。
一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有关资料,辑成长篇,述而不作而已。
他写文章多述而不作,很少有自己的创见。
在一定意义上,“述而不作”成为了其后儒家经典诠释基本的形式特征。
面对西陵我“述而不作”,力求将这一切化为永恒。
中国文化讲究述而不作、托古改制,通俗讲就是只解释,不创新,有点改革也要在“古已有之”的大旗下偷偷搞。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从此以后,孔仁决定不再写书,所以她曾说她一辈子述而不作。
圣人述而不作,盖仙君述广成、务光,以陶性灵,以演大道。
孔子的述而不作,也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简单说就是承载、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