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难治的病。
指不可医治的绝症。
《左传·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必欲闻之,则当先之以卑辞,中之以喜色,则膏肓之疾,不劳扁鹊而自愈矣。(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一)
病入膏肓、不治之症、不可救药、疾不可为、气息奄奄、行将就木
膏肓之疾作宾语;指绝症。
查看更多
1.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2.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3.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肓读音:huāng肓huāng见〔病入膏肓〕。
之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疾读音:jí疾jí(1)(名)疾病:积劳成~。(2)(名)痛苦:~苦。(3)(动)痛恨:~恶如仇。疾jí(形)急速;猛烈:~风|~驰|~走|大声~呼。
这个问题犹如膏肓之疾,如不及时解决,后果将不堪设想。
回扣泛滥,其实折射出的是医药业膏肓之疾。
“中国情势,事事皆现死机,处处皆成死境,膏肓之疾,已不可为。
对于膏肓之疾,如果不想任其死去,猛药就是对症之药。
与贪污腐败等相比,或许“庸懒散”算不上“重病”,但如果不当它是回事,就极可能发展成膏肓之疾。
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膏肓之疾。
日新月异的生物科技,让很多患膏肓之疾的病人燃起了重生的希望。
自从他知道他得了膏肓之疾之后,便开始独立一个人在家了。
正当事业方兴未艾,渐入佳境时,他却罹患了膏肓之疾,真是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