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说话或写文章有实际内容,不空洞。
引语本《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孽海花》第二十回:“惟首两句笼罩全篇,末句总结大意,不必言之有物。”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上而经国,下以涉身,通诸其邮,言之有物。”
聂绀弩《汽油--艺术》:“不但没有故意作伪的痕迹,有时候还觉得言之有物,痛快淋漓的。”
言论或文章有根据、有内容。
物:指内容。说话或写文章内容具体。
《周易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惟首两句笼罩全篇,末句总结大意,不必言之有物。(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回)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言简意赅
言之无物、废话连篇、纸上谈兵、无的放矢、空洞无物
言之有物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查看更多
言yán(1)(名)话:~语|语~|格~。(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4)姓。
之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有读音:yǒu,yòu[ yǒu ]1.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有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物读音:wù物wù(1)(名)东西:~品|宝~。(2)(名)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3)(名)内容、实质:言之有~。
其实爱读言之有物杂文的人不只我一个,而是所有人。
这篇文章语言简明,篇幅短小,但却言之有物。
这本书言之有物,的确值得一读。
他的演讲言之有物,因此吸引广大听眾,场场爆满。
这个节目言之有物,所邀请的来宾都是学有专精。
写文章必须要言之有物,切忌空话连篇。
写文章,要言之有物,不要人云亦云。
学要实,要下功夫,要言之有物,不可浮泛虚玄。
要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惟首两句笼罩全篇,末句总结大意,不必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