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战争止息,不(.好工具)再用兵。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⒈ 亦省作“归马”。
引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孔颖达疏:“此是战时牛马,故放之,示天下不復乘用。”
宋曾慥《高斋漫录》:“周王伐商,一戎衣而天下大定。归马放牛,偃武修文,是识‘武’字者也。”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刘驾》:“时国家復河湟,故地有归马放牛之象。”
清顾炎武《复迟明府书》:“渭水春耕,但见哀鸿之羽, 桃林夜雪,未逢归马之时。”
放回战时军用的牛、马。比喻息兵。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那些王侯将相何尝得一日的安闲?好容易海晏河清,归马放牛。(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放牛归马
归马放牛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查看更多
归guī(1)(动)返回:~国华侨。(2)(动)还给;归还:物~原主。(3)(动)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千条河流~大海;各族人民一条心|把性质相同的问题~为一类。(4)(介)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这一组管。(5)(连)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表扬~表扬;可就是突击任务没分配给我们。(6)(名)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运算时用九归口诀。参看〔九归〕。(7)(guī)姓。
马读音:mǎ马mǎ(1)基本义:(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2)(形)大:~蜂|~勺。(3)(Mǎ)姓。
放读音:fàng放fàng(1)(动)解脱约束:释~。(2)(动)任意;随便:~任。(3)(动)发出:~光。(4)(动)扩展:~大。(5)(动)搁;置:~在桌子上。(6)(动)古指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流~。
牛读音:niú[ niú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