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茅塞,谓为茅草所堵塞。
引《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閒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睨温泉之峡,当在其南,中亦有峡南下,第茅塞无径,遂随道西北上。”
后人用《孟子》语意以比喻思路闭塞,或愚昧无知;且多作为自谦之词。 宋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二:“仲信寓越之萧寺 ……时一相过,未尝不剧谈终日,有补于茅塞为多。”
《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覩青天。’”
清李渔《蜃中楼·述异》:“吾兄真解人也,小弟胸中茅塞,不觉顿开。”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好像使道静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
茅草塞山径。语出《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后比喻知识未开,思路不通。《西游记.第三六回》:「长老闻得,亦开茅塞。正是理明一窍通千窍,说破无生即是仙。」
茅máo(1)(名)即白茅;草本植物;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以吃;也可入药;叶子可以编蓑衣。(2)(Máo)姓。
塞读音:sāi,sài,sè[ sè ]1.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塞责。顿开茅塞。
听了老师这番讲解,我茅塞顿开,这类题我都会解了。
爸爸的讲理,让奶奶茅塞顿开。
年轻人茅塞顿开,旁边的顾客也听得津津有味。
听了妈妈的话,我觉茅塞顿开。
我在数学题上遇到困难,爸爸指导我后,我茅塞顿开。
苦思冥想了很久,电灯光一闪,张珏顿开茅塞,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听了这场鞭辟入里的演说,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在他的启发下,我茅塞顿开。
今天我遇上了一道难题,小舅教我后,我顿时茅塞顿开。
正当我困惑不解的时候,他一句话使我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