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求索心外之理。按, 明王守仁主张“格物致治,自求于心”,反对宋朱熹的“外心以求理”,故信奉王学者有“读书是徇外”之语。参阅《明儒学案》卷十。
引明高攀龙《示学者》:“自姚江因俗学流弊,看差了紫阳穷理,立论偏重,遂使学者谓读书是徇外,少小精力,虚抛閒过。”
徇(1)(动)依从;曲从:~情|~私。(2)(动)〈书〉对众宣示。(3)(动)〈书〉同“殉”。
外读音:wài外wài(1)(名)基本义:外边;外边的:外边;外边的(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3)(名)外国:~币|~钞。(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6)另外。(7)以外:郊~|局~。(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