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训蒙教读。
引《天雨花》第八回:“维明总是心不悦,无聊终日闷昏昏,勉强训读亲生女,僚友亲朋不大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锡九於村中设童蒙帐,兼自攻苦。每私语曰:‘父言天赐黄金,今四堵空空,岂训读所能发蹟耶?’”
⒉ 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读汉字,叫训读。
引郭沫若《今昔集·日本民族发展概观》:“日本的所谓‘训读’里面也有好些是收唇音的转变。”
日文借用的汉字有音读、训读两类发音。音读渊源于古汉语,训读则是日语语词的本音。所以训读时仅借汉字的形和义,不采汉语的音。如「山」字,日文的音读为san,训读为yama。
1.教导;训诫:教~。~话。~词。~了他一顿。挨了一通~。
2.教导或训诫的话:家~。遗~。
3.训练:培~。轮~。军~。
4.准则:不足为~。
5.解释(词义):~诂。
6.姓。
读读音:dú,dòu[ dú ]1. 依照文字念:读数。读经。读书。宣读。朗读。范读。
2. 看书,阅览:阅读。速读。默读。读者。
3. 求学:走读。
4. 字的念法:读音。读破。
大部分的日本汉字至少都有分音读以及训读。
汉诗文训读法是一种双向处理汉诗文与和文,使二者相互训译转换的语言机制,是日本接受汉籍并进而创作汉诗文之津桥。
在上述词汇中虽然日语训读音不同,但能够证明其意义相近时可以成为同义词。
汉语方言字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字典辞书、地方韵书或方言词典、民间文艺作品与地名用字,在类型上则可分为本字、训读字、假借字与自造字四种。
许多日本汉字没有训读发音以及少部分没有音读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