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省称。语本《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后泛指伦[.好工具]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⒈ 后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引语本《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严复《原强》:“又用近今格致之理术,以发挥修齐治平之事,精深微眇,繁富奥殫。”
廖仲恺《孙文主义丛刊序》:“先生倡行易知难之说及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大纲,于修齐治平之道,已提其纲而挈其凡。”
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廖仲恺《孙文主义丛刊序》:“先生倡行易知难之说及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大纲,于修齐治平之道。”
治国齐家
修齐治平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查看更多
1. 装饰,使完美:修饰。修辞。装修。
2. 整治,恢复完美:修复。修治。修缮(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3. 剪或削:修剪。
4. 兴建,建造:修建。修筑。
5. 编纂,撰写:修书。修史。修纂。
6.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修学。修业。修养。
7. 长(
),高:修长。8.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修行。修女。
9. 姓。
齐读音:qí,zhāi[ qí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
4. 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
治读音:zhì治zhì(1)基本义:(动)治理:(动)治理(2)(形)指安定或太平:~世。(3)(名)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所|府~。(4)(动)医治:~病。(5)(动)消灭(害虫):~虫|~蝗。(6)(动)惩办:~罪。(7)(动)研究:~学。(8)姓。
平读音:píng平píng(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2)(动)使平:~了三亩地。(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7)(动)抑止(怒气):你~~气。(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我们崇拜、歌颂那些开创煌煌盛世的千古之帝,那些横刀跃马,肃清海内的一代名将,还有那些修齐治平,高风亮节的盛世贤相。
修齐治平,悦迩来远游说列国,不惧厄难。
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
的定性,这意思大概是说子贡是个单方面的实干家,不会成为一个修齐治平的君子。
从历史的纵向来看,腐败文化的主体几乎都是朝廷命官,他们无人不读圣贤之书,无官不讲修齐治平,却又几乎是无官不招权纳贿,无官不贪赃枉法。
曾国藩修齐治平的逻辑过程,与黑格尔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具有相似性。
按照儒学圣贤的说法治学问道、修己治人,就有可能实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两千多年来,“移孝为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将家庭伦理扩充为修齐治平,是为中国优秀传统和社会共识,今日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齐治平四字。
古人一生,追求之事,修齐治平,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