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xiēxíng wénzì
(1) 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都使用过
英sphenogram;cuneiform writting⒈ 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因笔画呈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故称。是西部亚洲的古代文字。约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由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人所创造。后来巴比伦人、 亚述人、 赫梯人、 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记录自己的语言。
西元一八四五年英国人拉雅(Layard)在古亚述帝国国都尼尼微发现,为古代西亚一带所普遍使用的文字。所知以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人为最早使用者。以草茎和木头为笔,书写在湿软的泥砖上,笔画呈楔状,像钉头或箭头。故也称为「钉头文字」、「箭头文字」。之后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西台人等又相继沿用数个世纪。
1. 填充器物的空隙使其牢固的木橛、木片等:楔子。楔形文字。
形读音:xíng形xíng(1)(名)形状:方~|图~|地~。(2)(名)形体;实体:有~|~影不离。(3)(动)显露;表现:喜~于色|~诸笔墨。(4)(动)对照:相~见绌|相~之下。
文读音:wén文wén(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2)(名)文章;作品:美~。(3)(名)文言:半~半白。(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7)(形)柔和;不猛烈:~雅|~火。(8)(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9)(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名)关于读书人的:~人。(量)一~不值。姓。
字读音:zì字zì(1)(名)文字:~调|~汇|~谜|~面|~模|~目|~幕|~盘|~形|~样|~义|~音|~母|~里行间|~斟句酌。(2)(名)(~儿)字音:咬~儿。(3)(名)字体:篆~|草~。(4)(名)书法的作品:~画。(5)(名)字眼;词:词典中没有这个~。(6)(名)(~儿)字据:立~为凭。(7)(名)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诸葛亮~孔明。(8)(名)旧时称女子许配:待~闺中。
文末附有有关古巴比伦时期基础知识的附录,并摘有原始楔形文字泥板文献数篇。
原稿可能是用赫梯语和当时国际通用的巴比伦楔形文字书写的,在赫梯首都哈吐沙什的档案库中发现有用巴比伦楔形文字书写的泥版复本。
其亚述藏品成了解读楔形文字的基础。而“罗塞塔石”的获得使得埃及象形文字之谜得以破解。
加之楔形文字又是一种表意文字,几个符号组合起来就形成一个新解释。
它们都是自源文字,且分别处于汉古文字系统和楔形文字系统发展的早期阶段。
从文字的类型看,楔形文字、埃及古文字、玛雅文字消失后,取而代之的都是拼音文字,只有汉字没有拼音化,它只是出现了笔画以及简化一类的变化。
它是译自原稿的副本,原稿可能是用赫梯语和当时国际通用的巴比伦楔形文字书写的。
楔形文字昭示了西方文明的起源,对楔形文字的研究和辩识是研究古代西亚文明的基础。
我还在一个不怎么起眼的角落里发现过一座公元前的古埃及石碑,上面刻满了楔形文字,令人悠然而发思古之情。
楔形文字是否也和甲骨擦身而过,都去参加一场古文明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