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虎离山diàohǔlíshān
(1)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冈。比喻诱敌离原来的地方,以便于乘机行事
英lure the tiger out of the mountains;(fig) lure the enemy away from his base⒈ 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设法引诱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
引《西游记》第五三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六回:“弥轩见调虎离山之计已行,便向龙光动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六:“表面上是为了关怀朱延年和马丽琳,实际上是调虎离山,好让林宛芝出面招待客人。”
引诱老虎离开有利于他的山头形势。比喻用计诱使对方离开他的据点,以便趁机行事,达成目的。
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这自然是调虎离山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涛集 南昌之一夜》)
声东击西、围魏救赵
调虎离山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查看更多
1. 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
2.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
3. 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
4.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
5.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
6.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
7. 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
8. 调动:岗位调整。
9. 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
10. 调查:调研。内查外调。
11.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
12. 调换:调座位。
虎读音:hǔ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
离读音:lí离lí(1)(动)分离:~别|悲欢~合。(2)(动)表示时间、空间或者事物之间的距离:这里~车站很近|~国庆节只有十天了。(3)(动)缺少:发展工业~不了钢铁。(4)(动)(Lí)姓。离lí(名)八卦之一,代表火。
山读音:shān山shān(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3)(名)蚕蔟:蚕上~了。(4)(名)指山墙:房~。(5)(名)姓。
抗日战争期间,我游击队经常使用调虎离山之计,把日本鬼子引出驻地,然后消灭他们。
红军进入贵州后,毛主席采用调虎离山,出奇制胜,四渡赤水,二进遵义的战术,终于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朱老巩明白过来,是调虎离山计,一时气炸了肺。
战士们用调虎离山的办法,把敌哨兵引开,隐蔽着冲进了敌人的指挥部。
翻开历史古书,看到诸葛亮巧施调虎离山计,不得不佩服古人神奇的智慧头脑。
我军采用调虎离山之计,引开敌军主力,一举攻克了石堡寨。
是调虎离山,回去保护钻石!
这自然是调虎离山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
红军在井冈山以调虎离山之计打败了层层围攻的敌人。
由于这个巧妙的调虎离山计,削弱了敌人大本营的兵力,使他顺利达成了这次进击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