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称“竹菰”。生在朽竹根节上的菌类。
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江淮有竹肉,生竹节上,如弹丸,味如白鸡。”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竹蓐》:“﹝藏器曰﹞:‘竹肉生苦竹枝上,如鸡子,似肉臠,有大毒。’……此即竹菰也。生朽竹根节上。状如木耳,红色。”
⒉ 丝,弦乐;竹,管乐;肉,歌喉。后以“竹肉”泛指器乐与歌唱。
引《晋书·孟嘉传》:“桓温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 嘉答曰:‘渐近使之然。’”
清王晫《今世说·品藻》:“﹝林铁崖﹞每当讌会,竹肉閒作,或值徜徉山水之际,时而意得忘言。”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七六:“俎膾飞沉竹肉喧,侍郎十日敞清樽。”
竹笋。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肉读音:ròu肉ròu(1)(名)人或动物体内接近皮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名)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冬瓜~厚。(3)(形)〈方〉不脆;不酥:~瓤儿西瓜。(4)(形)〈方〉性子缓慢;动作迟钝:~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