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不改色miànbùgǎisè
(1) 遇事从容镇静,毫无惧色
hAo86.英do not change color;keep one's face bravely;preserve appearance⒈ 见“面不改容”。
不改变脸色。形容遇到危险时神态沉著镇定。《西游记.第一三回》:「好男子,气不连喘,面不改色。」《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宓面不改色,回顾先主而笑。」也作「面不改容」。
面:颜面;色:颜色。颜容不改变颜色。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神态。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秦王)叱左右前缚(蔺)相如,相如面不改色。(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
神色自若、镇定自若、泰然自若、神色不动、不动声色
大惊失色、惊惶失措、惊慌失色、面如土色、面无人色
面不改色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查看更多
面miàn(1)(名)头的前部;脸:~孔。(2)(动)向着:背山~水。(3)(名)(~儿)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4)(动)当面:~谈|~洽。(5)(名)(~儿)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9)(量)ɑ)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面miàn(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2)(名)(~儿)粉末:药~儿。(3)(名)面条:挂~|切~。(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不读音:bù[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改读音:gǎi改gǎi(1)(动)本义:改变:几年之间;家乡完全~了样子了。修改:改变(2)(动)本义:改变:几年之间;家乡完全~了样子了。改正:改变(3)(动)本义:改变:改变
色读音:sè,shǎi[ sè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那些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渝的革命志士,面对敌人的屠刀面不改色,视死如归。
面对威吓,他面不改色从容应付。
在危急关头,大家看到指挥员仍然面不改色,谈笑自若,渐渐地也都镇定了下来。
在刑场上,革命志士面不改色,意气扬扬。
江姐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面不改色,大义凛然。
面对敌人威胁恫吓,秋瑾面不改色。
许多革命先烈,在敌人的刑场上都是面不改色从容就义的。
那好汉面不改色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今日被擒,要杀要剐都由你们!”。
一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猛虎逼于后而魂不惊。
诸葛亮面不改色心不跳,胸有成竹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