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丰富的资源(打一成语)
取之不尽,尽:完。拿不完,用不完,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常与“用之不竭”联用,也作“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孟子·离娄下》:“他那源头只管来得不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供自家用。”宋·郑兴裔《郑忠肃公奏议遗集·,请罢建康行宫疏》:“天地之生财有限,小民之膏血几何,势无取不尽而用不竭之理。”宋·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宋·朱熹《朱子语类·孟子·离娄下》:“他那源头只管来得不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供自家用。”
巴金《谈我的短篇小说》:“我们拥有取之不尽的宝山,只等我们虚心地去开发。”
取之不竭、取之不尽,用之有余
取之不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查看更多
取qǔ(动)选取:~道|录~|可~。
之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不读音:bù[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尽读音:jìn,jǐn[ jìn ]1. 完毕:用尽。说不尽。取之不尽。
2. 达到极端:尽头。山穷水尽。尽情。自尽(自杀)。
3.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尽心。尽力。尽瘁。尽职。尽忠。尽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 都,全:尽然。尽是白的。尽收眼底。尽释前嫌。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及各种矿物,是人类取之不尽的宝库。
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有限的。
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我们要注意节约。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生物,有史以来就为人类所食用。
我国资源丰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我们要珍惜用水。
人的智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诚信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金钱。
地球早期的丰富资源,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